狗十三
2018 • 120分钟
影视简介
13岁的少女李玩,由于父母离异,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。正处于青春期的她渴望了解、陪伴和爱。在“要听话”的中国式教育里,李玩也完成了属于她的“成人礼”。电影中,父亲希望通过一条宠物小狗完成与女儿的和解与沟通,李玩为狗取名“爱因斯坦”,暗潮涌动的青春因“爱因斯坦”意外走失,开启了它汹涌又无奈的成长之路。 </SPAN><SPAN class=pl><A href="https://movie.do
演员
10 影评
您的评论添加成功!
无法提交您的评论
0 评分
原来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……或者说,如果没有共鸣,你知不知道你有多幸运……
十年来最好的华语片之一
女孩拒絕狗,女孩接受狗;女孩失去狗,女孩同情狗;女孩背叛狗,女孩不再要狗。——“這樣的事情以後還有很多。”
片名既是少女被驯化的成长悲剧,也是一句粗口:骂的是中国父性权威和教育体制。少女从养狗丢狗寻狗,到最后平静地吃狗肉还说谢谢,《狗13》以此记录了后革命时代叛逆主体消失的全过程。老师打死蝙蝠段落尤其妙。
我一定要当个好爹
这毕竟还是大城市的较为体面的家庭的故事了,女孩要在父亲面前挑衅地吹啤酒瓶才会挨一顿打,打完还能得到道歉与补偿。在我们十八线小城市的版本里,女孩准备出门找狗的时候就已经可以赢得两记耳光了,没有发出尖叫的机会,没有摔门摔碗的机会,只能把头深深地埋进被窝里无声哭一场,第二天起来,就长大了。
羡慕你们真能看得下去,还如此盛赞
1.一点都没看出李玩的青春成长哪里“残酷”“暴力”,也完全没看出什么重男轻女。她的父亲努力平衡两个家庭,小心翼翼讨女儿欢心,还要怎么样呢?我们这代人遇到的真正残暴的父母太多了,殴打的时候可不是影片中那样象征性的殴打啊,谁不是从这屋踹到那屋,从楼上打到楼下。爷爷奶奶对她也足够疼爱有加了,说名字随意,给弟弟好好起名,不过就是老人那么一说,故事里真看不出任何男女有别。就算有别,也是因为李玩大了,弟弟还小。这人之常情。2.用狗喻人不新,但要喻准,这里就不准。狗丢了之后,一家人都很自责,还要如何?没看出冷酷和冷漠啊。李玩疯癫一样,推搡疼她又内疚不已的爷爷,这算少女被受伤害的青春?我觉得爷爷奶奶和爸爸受伤也不浅啊。3.关于父亲宴席上的喝酒和狗肉,可笑的成年人描绘很好,但那时父亲应酬,无奈而已。
真的会去看这本电影的观众,其实都没有去看的必要,所有的剧情他们都知道,所有的后来他们都正在写下,他们是观众是演员是这本电影和生活的预言家。但是需要看这本电影的那些人,可能永远不会看到这本电影。
爸爸的一顿痛打之后,她成熟了…所有的叛逆神经在那一刻断了弦,成人世界的冷暖看在眼里、忍在心里,什么时候咽得下那口泪,什么时候才是真正的成长。《李米的猜想》就很喜欢,这一部更有力,前面觉得多大点事的小格局到结尾又是醍醐灌顶的开朗,导演功力了得。“再回首,恍然如梦,再回首,我心依旧”